与陈彦时会华严道人偶书

屋头烟云屯,屋下波涛喧。
团栾坐已久,起扣丹霞门。
客至苦舌强,目击翻无言。
元龙湖海士,怀哉夙契敦。
清坐鼎足峙,妙语流潺湲。
君游华严海,贝叶手自翻。
此心于身世,鸟度空无痕。
笑我流浪中,久被业识吞。
读书谈古今,绮语生祸根。
望道渺未见,况乃躐其藩。
职卑困掣肘,见溺不得援。
未知造物心,颇复哀黎元。
近窥颜稷意,未敢遽掩关。
躬耕亦细事,会要五亩园。
释羁牛在牧,驾鼓马伏辕。
居然见优劣,不比鱼熊膰。
持问跏趺人,一笑霜眉掀。
相携妙峰顶,暝色窥远村。
解衣略辈行,班坐搴芳荪。
欲归意未已,幽径相与扪。
苍崖出玉醴,不受瘴毒温。
愿言同酌此,我语庶不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和人生思考的场景,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以下是逐层分析:

1. 环境与氛围
开篇用"屋头烟云屯,屋下波涛喧"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画面——屋顶云烟缭绕,屋檐下似有波涛声,暗示诗人身处一个既超脱又充满生命力的环境。"团栾坐已久"(围坐良久)后叩响"丹霞门"(可能是寺院或修行处),为后续的禅意对话埋下伏笔。

2. 主客对话的深意
客人到来时"苦舌强"(言语笨拙),"目击翻无言"(相视却无言),凸显禅宗"不立文字"的意境。诗人将对方比作"元龙湖海士"(豪放不羁的高士),通过"清坐鼎足峙"(三人对坐如鼎足)的描写,展现平等交流的氛围,而"妙语流潺湲"则暗示对话如溪水般清澈启迪人心。

3. 修行与世俗的对比
"君游华严海"指友人参悟佛经的境界,"此心于身世,鸟度空无痕"形容超脱尘世如飞鸟不留痕。反观自己"久被业识吞"(被世俗杂念困扰),"读书谈古今"反而成了"祸根",表达对知识执念的反思。

4. 现实困境与精神追求
"职卑困掣肘"道出官职低微的窘迫,"见溺不得援"暗喻无力改变现实。但诗人并未完全消极,提出"躬耕五亩园"的朴素理想,用"牛在牧""马伏辕"比喻各安其位的生活哲学,认为这胜过"鱼熊膰"(富贵美食)的虚华。

5. 豁达的收尾
最后与修行人"相携妙峰顶",在暮色中远眺村庄,共饮甘泉("玉醴"不受瘴毒污染象征纯净),以"我语庶不谖"(我的话绝非虚言)作结,表明对超脱境界的真诚向往。

核心魅力
诗人将禅意对话、生活困境、田园理想巧妙融合,用云烟、溪水、飞鸟等意象营造空灵意境。不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比(修行者的超脱vs自己的挣扎)和自然场景的转换,传递"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哲理。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愿同酌清泉"的豁达,容易引发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