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画像赞

水月道场严净久,空华人世落残馀。
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佛教高僧宝公(宝志禅师)的画像,但暗含对人生虚幻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水月道场严净久,空华人世落残馀"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宝公修行的道场比作"水中月",看似庄严却终是幻影;把繁华人间比作"空中花",最终只剩凋零残迹。这两个意象都在说一个道理——世间万物看似真实,实则虚幻短暂。

后两句"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更有意思:宝公的遗骨葬在皇家陵墓(龙阜),但如今谁还记得"宝"这个名号?而当年他修行时栖身的鹰巢(暗指梁武帝的宫殿),如今也不再属于朱姓皇族。这里用"宝"字双关,既指宝公法号,又暗指珍宝权力——再显赫的地位最终都会湮灭。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宝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修行者的清高、帝王的权势,还是人间的繁华,都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留不住。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水月""空花""埋骨""鹰巢"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无常。这种不说破的写法,反而比直接讲道理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