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至因旷洲

露气烟光泼眼青,蒹葭影里见孤亭。
藕梢过港又生叶,柳絮逐波多化萍。
莺语忽流何处去,渔歌合向此间听。
老夫大有江湖兴,肯让閒鸥占一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江湖水乡图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清晨的露水和朦胧的晨光让整个世界都泛着青色,诗人划着小船,突然在芦苇丛中发现一座孤独的小亭子。这里用"泼眼青"形容光线强烈,像泼墨一样染绿了视野,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写动态的生机:藕梢悄悄穿过河港又长出新叶,柳絮落在水面变成浮萍——这两个细节特别生动,把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写得像小精灵在玩耍。突然传来黄莺的啼叫,却不知它飞向何处,而渔夫的歌声正好在此刻响起,一远一近的声音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满怀对江湖生活的向往,怎能让悠闲的水鸟独占这片沙洲呢?这里的"肯让"其实是反语,实际在说"我才不会让",透露出诗人想融入自然的俏皮心思。

全诗妙在把普通景物写得充满灵性:藕会"过港",柳絮会"化萍",连渔歌都懂得配合场景响起。诗人用拟人手法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最后用和水鸟"争地盘"的幽默感,把对自然的喜爱表现得格外亲切。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