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城

小小古晏城,西对华不注。
昔之晋郤克,逐马匝此处。
我行实已懒,解鞍歇薄暮。
鸱枭啸其群,老乌守枯树。
不见古人迹,断碑委樵路。
手摸苔藓痕,字句读未误。
平仲之采地,缅然起思慕。
奈何千载后,芜没如野戍!
相望有远山,恐是齐朝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凉古城的历史沧桑感,通过旅行者的所见所感,带出对往昔的追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古城今貌(前八句) 诗人用"小小古晏城"开篇,直接点出这座城的渺小与古老。站在城西能看到华不注山(今济南华山),这里曾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将郤克追击齐军的地方。但如今只剩疲惫的旅人(诗人自己)在黄昏卸鞍歇脚,耳边是猫头鹰的怪叫,眼前是老鸦守着枯树,连古人痕迹都找不到了,只有断裂的石碑躺在砍柴人走的小路上。

2. 触摸历史(中间四句) 诗人蹲下来用手指摩挲长满青苔的残碑,发现字迹仍可辨认。这里提到"平仲之采地"(指齐国名相晏婴的封地),突然唤起对这位古代贤臣的强烈怀念。最让人唏嘘的是,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千年后竟荒芜得像边防哨所。

3. 山水永恒(最后两句) 诗人抬头望见远方青山,猜想那可能就是齐景公当年观赏《朝舞》乐舞的地方(典故出自《论语》)。这个结尾很妙——人事全非,但山水依旧,历史记忆就藏在不变的风景里。

全诗妙在把"废墟探险"写得生动有趣:猫头鹰的叫声、摸碑辨字的细节,都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发现了被遗忘的历史。最后用青山作对照,暗示人类辉煌终将湮灭,而自然永恒,这种沧桑感特别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