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慈溪顾绣衣追慕卷(乃祖客死丹阳,失尸骸)
莫追慕,生如客寄死归故。
不朽惟名不死鬼,七尺微躯安复顾。
古珍速朽为天真,鸟鸾何薄蚁何亲⑴。
澹台子羽鱼从飧,公叔乐丘瑗请前。
志士不忘在沟壑,何事荷锹并马革。
石椁千年可固骸,圣体不应有水齧⑵。
一官遗恨负明经,缧绁不妨公冶贤。
铁冠台府今岳岳,桂枝月殿香缤纷。
惟公有名为不朽,有儿为不死。
清尸纵解馀空衣,宁无伏度一抔土。
莫追慕,空自戚,西山木主应成血。
辽阳归鹤笑累累,玉匣银觞阻真宅(王季墓被水齧,见《国语》。)。
不朽惟名不死鬼,七尺微躯安复顾。
古珍速朽为天真,鸟鸾何薄蚁何亲⑴。
澹台子羽鱼从飧,公叔乐丘瑗请前。
志士不忘在沟壑,何事荷锹并马革。
石椁千年可固骸,圣体不应有水齧⑵。
一官遗恨负明经,缧绁不妨公冶贤。
铁冠台府今岳岳,桂枝月殿香缤纷。
惟公有名为不朽,有儿为不死。
清尸纵解馀空衣,宁无伏度一抔土。
莫追慕,空自戚,西山木主应成血。
辽阳归鹤笑累累,玉匣银觞阻真宅(王季墓被水齧,见《国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劝慰友人顾绣衣不要过度沉溺于对逝去亲人的追思,而是要从更高的视角看待生死,珍惜当下的生活和名誉。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直截了当地劝诫"莫追慕",用"生如客寄死归故"的比喻说明生死是自然规律。活着就像暂住旅馆,死亡才是回归故里。真正不朽的是名声和精神,肉体终将消逝不必过分在意。
2. 中间部分用多个典故说明生死观: - 用澹台子羽(孔子弟子)葬鱼、公叔乐丘等典故,说明古人对死亡的自然态度 - 提到"志士不忘在沟壑",赞扬那些重视气节胜过生命的人 - 用王季墓被水侵蚀的典故,说明即使精心保存的遗体也难逃自然规律
3. 结尾再次强调"莫追慕",劝友人不要过度悲伤。指出顾绣衣的父亲已经获得不朽的名声,后代也延续了血脉,这比寻找遗骸更重要。用"西山木主应成血"的意象,暗示过度悲伤反而会让逝者不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平实的比喻解释深刻的生死观 2. 通过历史典故增强说服力 3. 情感真挚,既有理性的劝解,又包含对友人的关怀 4. 意象生动,如"归鹤笑累累"等画面感很强
核心思想是:与其执着于寻找逝者的遗骸,不如珍惜他们留下的精神和名誉,这才是真正的不朽。过度悲伤反而违背了逝者的意愿,活着的人应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