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一钩斜月

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
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
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
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寂寥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哀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用三个"一"字开头的排比句,勾勒出秋夜的静谧:弯弯的斜月挂在天边,新来的大雁发出一声鸣叫,庭院里铺满秋露。这些简洁的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随后笔锋转到初开的菊花,用"小金铃"形容花朵,既写出菊花的形态,又暗示秋意渐浓。

下片写燕子已经飞走,只留下旧日的巢穴痕迹,暗示物是人非的惆怅。最后点明重阳节将至,满城风雨更添凄凉。这里的"风雨"既是实写天气,也暗含人生风雨的意味。

全词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秋夜景物、燕子离去、重阳风雨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伤。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选择精当,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