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一
湫宇夕阴阴,寒灯焰不长。
气楼递微明,飘忽如清霜。
人云网恢恢,我胡寓兹房。
墉鼠语床下,蝙蝠穿空梁。
惊风振南牖,徂夜倏已央。
于邑不成寐,展转情内伤。
气楼递微明,飘忽如清霜。
人云网恢恢,我胡寓兹房。
墉鼠语床下,蝙蝠穿空梁。
惊风振南牖,徂夜倏已央。
于邑不成寐,展转情内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监狱中写下的,用夜晚牢房的阴森景象,表达了自己含冤入狱的悲愤和孤独。
开头四句描绘牢房夜晚的阴暗:潮湿的牢房(湫宇)在傍晚更显阴冷,微弱的油灯(寒灯)火苗摇曳。从气窗透进的微光(气楼递微明),像飘落的霜一样寒冷。这里用"寒灯""清霜"等意象,营造出压抑凄冷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人们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网恢恢是"天网恢恢"的缩写),可为什么我会被关在这里?接着用"墉鼠""蝙蝠"两个令人不适的意象:老鼠在床下吱吱叫,蝙蝠在房梁间乱飞,进一步强化了牢房的肮脏恐怖。
最后四句写长夜难熬:突然的狂风拍打南窗(惊风振南牖),才发觉漫漫长夜(徂夜)已将过去。在忧愁中(于邑)辗转难眠,内心的伤痛无法平息。"展转"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失眠的痛苦。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申冤的委屈感。明明相信法律公正(网恢恢),自己却被冤枉入狱,只能与老鼠蝙蝠为伴,在寒夜中独自消化这份不平。诗人没有直接喊冤,而是通过对牢房环境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