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二

朝出上东门,迢递望三川。修涂未能半,险阻屡迁延。

征马立踟躇,徒旅念归旋。捷径不肯入,安用直如弦。

㷀㷀罹苦辛,失路谁当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艰难跋涉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开头写旅人清晨从上东门出发,远远望见三川(地名),但长长的路途还没走到一半,就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他的马儿犹豫不前,同行的伙伴也想着回家。这里用旅途比喻人生,暗示人生道路充满未知的困难。

中间两句"捷径不肯入,安用直如弦"很有深意:明明有近路可走却不愿选择,何必非要像弓弦一样直来直去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有时候看似正直的道路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两句写旅人孤独困苦,迷失方向却无人相助。这里的"失路"既指实际迷路,也暗喻人生迷茫。整首诗通过旅途艰辛的画面,表达了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困惑与孤独,提醒我们有时候过于固执己见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