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下的自由与惬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联"景奇天遣助诗豪,意快惭无鍊句劳"意思是:这奇妙的月夜景色是上天赐予的灵感,让我诗兴大发,心情畅快,甚至懒得去雕琢诗句。这里表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自然洒脱,不愿被写作技巧束缚。
颔联"一夜月晖金碗出,万波风摆玉鳞高"用生动的比喻描绘月光下的湖面:整夜的月光像金色的碗倒扣在湖面,微风吹拂下,万顷波浪如同片片玉鳞高高跃起。这两句画面感极强,把月光与水波的互动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衣冠城里多新贵,酒脯船中自老饕"形成鲜明对比:城里那些衣着光鲜的新权贵们(追逐名利),哪比得上我在船中吃着酒肉的自在快活(享受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官场虚荣的不屑,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未著丛书追笠泽,此行扶路且游遨"说:虽然我没像陆龟蒙(笠泽)那样写出传世著作,但这次就让我拄着拐杖尽情游玩吧。表达了不刻意追求文学成就,只想享受当下旅程的豁达心态。
全诗通过月夜泛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比喻新颖生动,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