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私家园林,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展现了主人的隐逸情怀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先拉远看整个园子——树木掩映下的草堂显得格外清幽,站在这里能望见城北的云霞美景。接着镜头推近,看到竹林缝隙间透出的山色让人神清气爽,花园里特意留出的水渠引入春天的溪流。这些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园林设计的巧妙与自然之美。
后四句转向抒情:主人在这里自在地饮酒赏景,回忆过去与友人同游山水的快乐时光。结尾用"谢公"(指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暗示现在虽然仍有宾客往来,但知心老友已逝,只能对着昔日同游的西州城门洒泪。这种今昔对比透露出淡淡的物是人非之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用寻常景物传递出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眼前闲适生活的满足,又藏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会为曾经的美好微笑,又难免为无法重来的过去叹息。诗人把这种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情绪,巧妙地融入了对园林景致的描写中。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