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凉时分的思乡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孤独与羁旅的愁绪。
首联“风凉赢得四肢清,泛寄谁知去就轻”写秋风带来的清爽,但“泛寄”二字暗示了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凉风虽让人舒适,却无人理解这种漂泊的轻松背后隐藏的无奈。
颔联“临水有亭秋更净,对花无酒月空明”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水边小亭、清澈秋色、月光下的花朵。但“无酒”二字透露出遗憾——美景当前,却无人共饮,月光再亮也显得空虚。
颈联“雁行愁落荒汀远,梧叶寒填露井平”用雁群和梧桐叶两个典型秋景,进一步烘托愁绪。大雁飞向远方,如同游子的漂泊;梧桐叶落满井台,寒意渐浓,暗示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尾联“独绕曲廊心汗漫,附书千里述羁情”是情感爆发点:诗人在曲折长廊中独自徘徊,内心思绪万千,最终只能通过书信向千里之外的亲人倾诉羁旅之愁。“独绕”“千里”强化了孤独与距离感。
全诗以秋景为背景,从身体感受到心理活动,层层递进。诗人用“亭、花、月、雁、梧叶”等意象构建出清冷孤独的氛围,最终落脚于“羁情”——那种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复杂情感。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景物都承载着情绪,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秋凉中的那份思念与寂寥。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