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庭中有奇树诗

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香风飘舞花间度,好鸟和鸣枝上飞。

临池间竹偏增绿,依阶映雪纷如玉。温室庭前竟不言,鼓吹楼中能作曲。

曾闻远别旧难思,攀折会取赠佳期。长条本自堪为带,密叶由来好作帷。

星稀汉转月轮明,徘徊夜鹊屡相惊。欲识幽人兰杜径,山窗芳桂复丛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美景,并通过自然景物寄托了思念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春日庭院的生机勃勃。开头点明这是三春时节(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花草开始繁茂,阳光下游丝般的柳絮和嫩草在春光中摇曳。接着用动态描写:花香随风飘散,鸟儿在枝头欢快鸣唱;静态描写:池边竹林更显翠绿,台阶旁的白花像玉一样晶莹。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笔锋转向人情。先通过对比手法:温室(温暖的内室)前的花树默默无言,而远处楼阁中却传来热闹的乐曲声,暗示热闹与孤寂的对比。接着引出思念主题——古人常用折柳赠别,诗人说这些长满绿叶的枝条既能编成衣带(象征牵挂),也能织成帷帐(象征守护),暗含对远方之人的惦念。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转入夜景抒情。夜深时星辰渐稀,银河转向,月光格外明亮,惊起鹊鸟反复飞绕(这里化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意象)。最后两句借景喻人:想寻找隐士走过的兰草小径,却只见山窗下芳香的桂树郁郁葱葱,暗示所思之人虽不得见,但高尚品格如兰桂般长存。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写景,实则句句含情。从白昼的热闹春景,到深夜的静谧月色,自然过渡到深沉思念。用"柳条作带""密叶为帷"的比喻,把无形的情谊变得具体可感;结尾用兰桂象征品德,让情感升华。诗中"游丝""和鸣""映雪""夜鹊"等意象清新雅致,即使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光影流动与情感暗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