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韩子用都下时方有婚事遂赠
前年芳草时,游楚戒行李。
相候岳阳城,同渡潇湘水。
舟移飞鹭上,日暮啼猿起。
今春复里门,马上颜色温。
更向三巴去,旌旆何翻翻。
岂意长安陌,重来对霏屑。
尊酣新丰酒,衣带峨嵋雪。
聚散真何常,鬓毛日已苍。
君适桃李期,方为鸾凤翔。
屏间双孔雀,花际两鸳鸯。
燕喜对晴昊,差可慰怀抱。
而我踏层冰,却望海门道。
会有好音来,云中下青鸟。
相候岳阳城,同渡潇湘水。
舟移飞鹭上,日暮啼猿起。
今春复里门,马上颜色温。
更向三巴去,旌旆何翻翻。
岂意长安陌,重来对霏屑。
尊酣新丰酒,衣带峨嵋雪。
聚散真何常,鬓毛日已苍。
君适桃李期,方为鸾凤翔。
屏间双孔雀,花际两鸳鸯。
燕喜对晴昊,差可慰怀抱。
而我踏层冰,却望海门道。
会有好音来,云中下青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与朋友韩子重逢时的感慨,以及两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对比。全诗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时光流逝、人生聚散无常的怅惘,同时暗含对友人新婚的祝福。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回忆往昔(前年芳草时...日暮啼猿起):用"芳草""飞鹭""啼猿"等意象,描绘当年两人在岳阳同游的悠闲时光,充满自然野趣。
2. 当下重逢(今春复里门...衣带峨嵋雪):通过"马上颜色温""旌旆翻翻"等描写,展现朋友如今仕途得意的样子。"峨嵋雪"暗示朋友刚从远方归来,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
3. 人生感慨(聚散真何常...云中下青鸟):最动人的部分。诗人看到朋友正值新婚燕尔("屏间双孔雀"象征婚庆装饰),像鸳鸯般甜蜜,而自己却独自漂泊("踏层冰"象征孤寂)。最后用"青鸟传信"的典故,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
- 时间对比:从前同游的快乐 vs 如今各自奔波
- 境遇对比:朋友新婚得意 vs 自己孤独前行
- 意象对比:温暖的"桃李期""鸳鸯" vs 寒冷的"层冰"
诗人没有直接说羡慕或伤感,而是通过"差可慰怀抱"这样含蓄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他既为朋友高兴,又难免自伤的情绪。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明亮色调,展现出中国文人特有的豁达——即便处境艰难,仍相信未来会有好消息。
这种将个人感慨与自然景物、人生际遇巧妙结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读者既能感受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又能引发对时光、友情、人生际遇的普遍思考。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