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赞耿侍御年伯
大夫矫矫龙鹄姿,才华气节倾当时。
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轮都下豺狼悲。
一朝南巡持绣斧,风凛霜冽和甘雨。
明有法度幽鬼神,宁能希指滥网罟。
浮云蔽日天听高,江干泽畔空牢骚。
仁人放麑诚不忍,独秉三尺障洪涛。
论定司徒还上书,贤奸皎皎列前除。
炙手气燄有时尽,保全忠谠论非虚。
况看哲嗣绍前修,慰藉虞渊援鲁矛。
啬前丰后较孰胜,且有竹帛光千秋。
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轮都下豺狼悲。
一朝南巡持绣斧,风凛霜冽和甘雨。
明有法度幽鬼神,宁能希指滥网罟。
浮云蔽日天听高,江干泽畔空牢骚。
仁人放麑诚不忍,独秉三尺障洪涛。
论定司徒还上书,贤奸皎皎列前除。
炙手气燄有时尽,保全忠谠论非虚。
况看哲嗣绍前修,慰藉虞渊援鲁矛。
啬前丰后较孰胜,且有竹帛光千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歌颂了一位正直官员耿侍御的品格和功绩。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先夸赞耿侍御的才华和气节(1-4句)
把他比作矫健的龙和天鹅,说他的才华气节让同时代人都佩服。他执法严明,让权贵躲避,在京城惩治贪官就像"埋轮"(古代一种酷刑)让坏人害怕。
2. 描写他巡视南方的政绩(5-8句)
说他带着皇帝授予的权力巡视南方,执法像寒风霜雪一样严厉,又像及时雨一样带来恩惠。他明察秋毫,连鬼神都敬畏,从不徇私枉法。
3. 写他遭遇不公后的坚守(9-12句)
用"浮云蔽日"比喻他被小人蒙蔽,虽然被贬到江边,依然保持高尚品格。像古代仁人放生小鹿一样心存善念,独自坚守法律对抗不公。
4. 最后肯定他的历史地位(13-16句)
说历史会还他公道,好坏自有公论。那些嚣张的权贵终会失势,而忠臣的名声永不磨灭。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品德,就像用长矛托住将落的太阳(虞渊是传说中日落之处),这种精神会永远流传。
诗中运用了"龙鹄"(龙和天鹅)、"埋轮"、"放麑"(放生小鹿)、"虞渊"等典故,通过对比手法(如"霜冽"与"甘雨"、"浮云"与"天听"),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又心怀仁慈的清官形象。最后"竹帛光千秋"的比喻,说明这样的好官会被历史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