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高

行尽吴山过(宋本作望)越山,白云犹是几重关。
若寻汗漫相期处,更在孤鸿灭没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穿越吴山、越山的旅程,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前两句写实景:旅人走完吴山又望向越山,发现前方还有重重白云遮蔽的山峰。这里的"白云几重关"既是眼前实景,也暗喻人生路上接连不断的挑战。就像我们生活中完成一个目标后,总会发现还有新的目标在前方。

后两句转入哲理:如果想寻找理想中自由无拘的境地(汗漫相期处),那就像追寻天边若隐若现的孤雁,永远在可望不可即的远方。诗人用"孤鸿灭没"这个生动的画面告诉我们,人生最美好的追求往往就像天边的飞鸟,看得见却难触及,但这种追寻本身就有意义。

全诗妙在将爬山的过程写成人生追求的隐喻。我们都在翻越一座座"山",以为过了这座就能到达终点,其实前方永远有新的山峰。但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追寻,让生命充满张力与诗意。就像现代人追求事业、爱情或理想,重要的不是最终能否完全得到,而是追寻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与感悟。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