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阴县西楼周围的春日美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前四句写景:西楼掩映在芬芳的树木间,雨后天晴的景色蜿蜒环绕着江河山峦。夜晚山月从官衙后升起,傍晚江边的云霞映照着审判案件的厅堂。这些画面展现了公务与自然交融的闲适氛围。
中间两句转折:谁能想到春色一天比一天美好?二月的落花已飘满江边草地。这里用"谁知"带出惊喜,飞花与春草形成动态的视觉美感。
最后两句抒情:当湖边杨柳随风摇曳时,诗人突然想起洛阳道上那同样青翠的柳色。一个"遥忆"巧妙将眼前景与故乡记忆串联,在欣赏美景时流露淡淡乡愁。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芳树""飞花""杨柳"等意象层层渲染春意
2. "山月""江云"的动静结合展现时空变化
3. 结尾自然过渡到思乡之情,余韵悠长
4. 通过衙门与自然的对比,暗含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
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段春日vlog,既有明丽的风景镜头,又藏着人物内心的独白,让人感受到古代公务员在忙碌公务中捕捉美好的生活情趣。
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