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万安桥谒忠惠蔡公祠堂留题

欲知公之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脩,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茧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衽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于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为纪念北宋名臣蔡襄而作。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歌颂了蔡襄的忠贞与惠民德政,又批判了当时官场的腐败风气。

前八句聚焦蔡襄的光辉形象:要了解他的忠诚,可以读他直言进谏的诗文;要感受他的仁政,可以看他主持修建的万安桥碑文。朝廷倚重他,百姓怀念他,去世多年仍被人追思。

中间六句形成强烈反差:如今的官员在朝堂上唯唯诺诺,治理百姓时只知横征暴敛。他们不明白富贵终会消散,唯有美德才能流芳百世。这里用"敲扑急茧丝"的比喻,生动揭露了苛政就像急于抽尽蚕丝般榨取民力。

最后六句转为个人抒情:作为蔡襄同乡的后辈,诗人从小仰慕其风范。虽然先贤不可复生,但清夜梦中常相见。结尾"浩歌出门双泪垂"的细节,既表达了对蔡襄的崇敬,也包含着对现实的无尽感慨。

全诗运用"三谏诗"与"万安碑"两个典型事例,就勾勒出蔡襄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形象。而"突梯脂韦"(圆滑谄媚)与"敲扑茧丝"的对比,则使批判更具冲击力。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为官之道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