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三十二 钟少参惺 淮泛

书史笙歌尽未殊,林光江气各清迂。深知帝里春偏静,小爱閒官韵不拘。

水有性情鸥鹭得,月函虚皛藻蘋孤。回舟群动皆空谧,隔岸笼灯半有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江边夜景,表达了作者远离喧嚣、享受自然之趣的心境。

开头两句说,读书、听音乐这些日常活动没什么特别,但树林的光影和江上的雾气却各有独特的韵味。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自然景色的吸引力。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作者体会到京城虽然繁华,但春天反而更显宁静;自己作为一个小官,反而能享受不受拘束的生活乐趣。江水有它的性情,只有鸥鹭能懂;月光洒在水面,照亮了孤独的水草。这些描写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写乘船返回时的感受:四周的动静都归于宁静,对岸的灯火若隐若现。用"空谧"和"半有无"这样朦胧的词语,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通过对光影、水月、鸥鹭等寻常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美,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