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峰禅源寺以雨甚不得登绝顶归途感赋
云龙氤氲华盖天,呼吸海气回星躔。势尊蓄厚合茫混,神秘未许穷雕镌。
我来冲雨青冥上,攀援栈道空茫然。行行众山陷无底,雄纛始见中峰悬。
昭明寺藏飞瀑杪,山门松枥知何年。经台片席分宝志,千劫永度金刚禅。
乃公布金半寰宇,天人漏果真唐捐。东峰三宿气森穆,梦魂还蹑西峰巅。
缒幽出奥转平旷,时见如火霜林妍。莲花峰底壮坛宇,微惜混杂同市廛。
临济宗风久衰歇,岩栖支灶馀唐砖。饱听僧堂一夜雨,空仰绝壁千重泉。
黑入太阴动鳞甲,何由致我神松前。还辞清都入尘世,送客起伏千蜿蜒。
劳生九死肆游览,暂获已幸遑流连。扶舆百里一回首,九天尚爇香炉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冒雨登西峰禅源寺却未能登顶的经历,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寺庙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登山遇雨(开头到"雄纛始见中峰悬")
诗人用"云龙氤氲"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如龙,呼吸间仿佛能吞吐海气星辰。冒雨攀登时,四周白茫茫一片,直到云雾稍散,才看见主峰如旗帜般高悬。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展现了山势的雄伟。
2. 寺庙见闻("昭明寺藏飞瀑李"到"岩栖支灶馀唐砖")
描写了古寺藏在瀑布尽头,松树古木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提到寺庙虽历经千年仍传承佛法,但已显衰败之象。诗人借古寺的沧桑,暗喻佛教宗派的衰落。
3. 下山感悟("饱听僧堂一夜雨"到最后)
听了一夜雨声,仰望绝壁飞泉,最终带着遗憾下山。用"黑入太阴动鳞甲"形容山雾如黑龙游动,想再看神松却已无缘。最后回望山中香炉烟,表达人生短暂,能得片刻清静已属幸运。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
- 自然永恒(高山、古寺)与人生短暂对比
- 宗教神圣与世俗混杂对比
- 登山时的豪情与下山时的怅然对比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遗憾美。诗人用雄奇的想象描绘山景,又用细腻的笔触记录心境变化,让读者仿佛亲历了一场充满遗憾却又收获颇丰的登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