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秀野暑中二首 其二

绝境人难到,唯堪乐此身。
泉吟青玉峡,风度白纶巾。
独往宁无意,长闲未有因。
云山天赐履,吾道岂全贫⑴。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和个人心境的诗。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标题《次秀野暑中二首 其二》已经告诉我们这是第二首诗,主题是关于夏天的炎热和在秀野这个地方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可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绝境人难到,唯堪乐此身。”这里提到的地方非常偏远,难以到达,但诗人却感到快乐并享受这里的宁静和美好。他感到自己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句“泉吟青玉峡”,描述了诗人在这个地方的所见所闻。他听到了泉水在青玉峡中流淌的声音,这给他带来了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这种声音让人想起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第三句“风度白纶巾”,这里的风吹拂着诗人的白纶巾,给人一种清新和轻松的感觉。白纶巾可能是诗人身份的象征,也可能是他在这个地方的一种休闲状态的表现。

第四句“独往宁无意”,诗人独自前往某个地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或意图。他可能只是享受这种独自旅行和探索的过程,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第五句“长闲未有因”,诗人长时间地享受这种悠闲的状态,没有特定的原因或目的。他可能只是被这个地方的美景所吸引,或者只是想要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六句“云山天赐履”,这里的云山仿佛是天赐的美景,给人一种高远和壮观的感觉。诗人的鞋子似乎与这片云山相得益彰,展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吾道岂全贫”,这里的“吾道”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生活方式或者他的理想追求。“岂全贫”意味着即使面对贫穷或困难,他的理想追求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或改变。这表明了诗人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天炎热的日子里,在秀野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的宁静和自由。他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己的悠闲状态,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