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舜敷内翰左迁岭南
道大古难容,斯言得无徵。
子家子叔子,不免涪州行。
而子金闺彦,讲幄侍传经。
一朝丧其朋,同义争死生。
落官万里去,孤雁渺天青。
风波蹈岭海,时复立怔营。
踟蹰望北斗,趍视南极星。
瞻依石翁像,驻楫五羊城。
子家子叔子,不免涪州行。
而子金闺彦,讲幄侍传经。
一朝丧其朋,同义争死生。
落官万里去,孤雁渺天青。
风波蹈岭海,时复立怔营。
踟蹰望北斗,趍视南极星。
瞻依石翁像,驻楫五羊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正直官员被贬到岭南(今广东一带)的故事,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1. 好人难做
开头就说"道大古难容"——自古以来,坚持正道的人总被排挤。就像诗里提到的"子叔子"(可能指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名人)和这位程舜敷,明明是有学问的翰林官(相当于中央智库成员),却因为坚持正义帮朋友说话,结果被贬到偏远岭南。
2. 孤独的旅程
用"孤雁渺天青"的画面感,表现他像离群的大雁独自飞向远方。路上遇到风浪(既是真实的海浪,也暗示官场风波),常常紧张不安("立怔营"就是发呆发愣的状态)。
3. 思乡与坚持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北斗星(代表朝廷和家乡),但不得不朝着南极星(岭南方向)前进。到了广州(五羊城),他在码头停下船,对着"石翁像"(可能是当地崇拜的贤者雕像)沉思——说明他虽遭贬谪,依然在寻找精神榜样。
全诗最打动人之处在于:
- 用"同义争死生"体现知识分子的骨气
- 用"孤雁""风波"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孤独与艰难
- 最后看雕像的细节,暗示他即使落魄也要坚守操守
就像现代人看到正直的同事被"穿小鞋"调去偏远分公司,明知不公却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敬佩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