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金陵古都会,天堑横称固。
夭矫诸苍山,龙虎相盘踞。
所以定鼎占,殊叶明哲度。
仲谋志分割,群英为之辅。
晋元保东迁,亦以多才故。
宋武挺雄杰,中原振天步。
晚途急鼎革,狼狈沮内顾。
绍伯窃国权,畴当永其祚。
梁高感家难,稍近君子怒。
事佛不止贪,讳杀反滋蠹。
兴国名却敌,其究乃自树。
昪也惭君亲,苟得延旦暮。
千秋夸帝居,偏安非所慕。
汉兵既东出,明师仍北渡。
世有真主生,宁为形势误。
夭矫诸苍山,龙虎相盘踞。
所以定鼎占,殊叶明哲度。
仲谋志分割,群英为之辅。
晋元保东迁,亦以多才故。
宋武挺雄杰,中原振天步。
晚途急鼎革,狼狈沮内顾。
绍伯窃国权,畴当永其祚。
梁高感家难,稍近君子怒。
事佛不止贪,讳杀反滋蠹。
兴国名却敌,其究乃自树。
昪也惭君亲,苟得延旦暮。
千秋夸帝居,偏安非所慕。
汉兵既东出,明师仍北渡。
世有真主生,宁为形势误。
现代解析
这首《金陵怀古》以南京(古称金陵)为背景,通过回顾历史兴衰,探讨了政权更替的规律。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地理优势与政权根基(前8句)
诗人开篇就点出金陵的地形优势——有长江天险和群山环绕,像龙虎盘踞般易守难攻。孙权(仲谋)在此建立东吴,东晋元帝南迁建都,都因这里既能凭险固守,又有众多人才辅助。
2. 六朝兴衰启示录(中间16句)
用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举例:
- 宋武帝刘裕本是英雄,晚年却因急于篡位导致内乱
- 齐明帝萧鸾靠政变夺权,最终短命而亡
- 梁武帝沉迷佛教,表面戒杀生实则纵容腐败
- 陈霸先(诗中的"昪")篡位后苟且偷安
这些例子说明单靠地理优势或权谋手段,政权都难以长久。
3. 历史规律总结(最后6句)
诗人得出核心观点:真正的政权稳固不在于地形险要("形势"),而在于是否有顺应天命的明君("真主")。历史上无论是汉朝平定天下,还是明朝北伐成功,都证明了这点。
全诗用通俗的历史故事揭示深刻道理:偏安一隅终非长久之计,治国根本在于得民心、顺大势。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读者在了解南京历史的同时,也能思考政权兴亡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