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功父桤木巴榄花韵

南湖窠木已交加,种榄栽桤更北涯。
生眼错呼为夜合,新莺知不是桃花。
绿阴四合藏云屋,翠浪全机织素纱。
桂隐主人臞见骨,不餐酥酪却餐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文人庭院生活,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主人高洁的品格。

前四句写植物栽种与花木之趣:南湖边杂树交错,主人又在北边新种了橄榄树和桤木。刚长出的嫩叶让人误以为是夜合花,但新来的黄莺知道这不是桃花——这里用"新莺"的视角点出花木的新鲜感,暗示主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五六句用纺织比喻树荫之美:浓密的树荫像云朵笼罩着屋子,树叶在风中摇曳,如同织布机织出的轻纱。这两个比喻把静态的树荫写出动态的美感。

最后两句刻画主人形象:这位号称"桂隐"的主人清瘦如竹,不沾荤腥乳酪,只爱饮茶。通过饮食选择这个生活细节,凸显出主人淡泊名利、追求清雅的文人风骨。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种树喝茶写得诗意盎然:用"误认新叶""黄莺辨花"写生活情趣,用"织纱"喻树影写自然之美,最后用"餐茶"这个生活细节收束全篇,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诗中"云屋""素纱"等意象清新脱俗,与主人不食酥酪的品性相呼应,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清雅审美。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