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虎词(乙巳)

黄桑弯弧棘作弩,村民少长齐捕虎。
南山有鹿北有獐,何为驮我槛下羊。
青天杲杲白日出,横行大道终罹殃。
君不见灵丘捕虎虎尽死,太原城中狼入市。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讲了一个"村民合力捕虎"的故事,暗含了"恶势力终将灭亡"的道理。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村民们用桑木做弯弓,荆棘制弩箭,老老少少齐上阵围捕老虎。诗人发出质问:南山有鹿北有獐(都是温和的动物),老虎你为什么非要来偷吃我们圈养的羊?——这里老虎象征欺压百姓的恶势力。

五六句笔锋一转: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杲杲形容太阳明亮),老虎再嚣张地横行霸道,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就像俗话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

最后两句举了两个现实案例:灵丘县的老虎被捕杀殆尽,太原城却有狼群招摇过市。这暗示虽然局部胜利了(虎患消除),但还有新的威胁(狼)出现,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捕虎故事讲社会道理,比直接说教更打动人 2. "鹿/獐"与"虎"的对比,突出老虎的可恶 3. 结尾的"狼"让主题升华——斗争是长期的,不能放松警惕

就像现代扫黑除恶,打掉一个团伙(虎)后,还要防止新的黑恶势力(狼)冒头。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