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柘龙桥道中

早禾登架晚禾青,雨后官塘处处平。
山马未明行木彴,水牛亭午卧深坑。
人家总在林间住,生计惟凭陇上耕。
青嶂夹田田夹涧,翠围屏里万竽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首联“早禾登架晚禾青,雨后官塘处处平”写的是农忙时节的景象:早稻已经收割晾晒,晚稻还在生长,一场雨后,官塘(公共池塘)的水面平静如镜。这两句勾勒出农村的时令变化和雨后的清新氛围。

颔联“山马未明行木彴,水牛亭午卧深坑”通过两个细节展现农家一天的劳作:天还没亮,农人就牵着马走过木桥开始劳作;正午时分,水牛在深坑里休息。一早一晚,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人家总在林间住,生计惟凭陇上耕”点明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房屋都建在树林间,生活全靠田间耕作。简单两句道出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尾联“青嶂夹田田夹涧,翠围屏里万竽笙”用比喻手法将景色写活:青山像屏风一样环绕着田地,田地和山涧交错分布,风吹过时,整片绿色仿佛在演奏自然交响乐。“万竽笙”的比喻既写景又写声,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和音韵。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从早到晚记录农村生活,又像一幅水墨画,用“青”“翠”等色彩描绘出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日常劳作的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最妙的是最后把风吹草木的声音比作音乐,让整首诗顿时生动起来,仿佛能让人听到大自然的呼吸。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