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河间道中》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写沙土路纵横交错,天没亮时容易迷路,直接点出赶路的艰辛。接着用"牛鸣""店火""月上""鸡叫"四个意象,生动呈现了清晨到夜晚的时间流转,既有乡村的生活气息,又暗含赶路的漫长。
中间两句写沿途的景色:古老的烽火台静立,远处的树木显得低矮。这里"静"和"低"用得巧妙,既写实景,又透露出行人的孤独感——在广阔天地间,人显得格外渺小。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数钱的姑娘(姹女)和空荡荡的诗囊形成对比。诗人可能想表达,在这现实的世界里,钱财有人计较,而诗歌却无人问津。带着自嘲的语气,既幽默又带着几分无奈。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短视频:从早到晚的赶路画面,安静辽阔的野外风光,最后定格在一个数钱姑娘的特写上。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感受到旅途的疲惫、自然的壮美,以及文人面对现实时的自嘲与豁达。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