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其八

纲常弥宇宙,惟孝为至德。
慨世巧趋避,灵府尽茅塞。
表表叔先雄,伤父尸未得。
矢志殉中流,号泣废寝食。
岂无弟与夫,永诀良恻恻。
亦有子与女,割爱靡姑息。
梦告后六日,同浮江之侧。
鬼神为呵护,蛟龙为藏匿。
大节光天壤,丰碑彰奇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叔先雄的女子为寻找父亲尸体而投江殉孝的故事,歌颂了她超越常人的孝道精神。

开篇四句说"孝道"是天地间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但现代人却耍小聪明逃避责任,心灵都被私欲堵塞了。这里用"茅塞"比喻人心被杂念填满,暗示世人已不懂真正的孝道。

中间八句具体讲叔先雄的故事:她因找不到父亲尸体而悲痛欲绝,日夜哭泣。虽然她有丈夫、弟弟、子女等亲人,但为尽孝道,她毅然选择投江殉父。诗中"永诀""割爱"等词,凸显她做出这个决定时的痛苦与决绝。

后四句是传奇结局:她投江六天后,尸体竟与父亲尸体一同浮出,仿佛得到鬼神庇护。最后两句总结说,这种大孝之举光照天地,值得立碑传颂。

全诗通过对比(世人逃避责任vs叔先雄舍命尽孝)和细节描写(废寝忘食、与亲人诀别),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孝女形象。诗人用"蛟龙藏匿""鬼神呵护"等想象,给故事增添神话色彩,使孝道精神更显崇高。本质上是在借古讽今,批判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