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建寇逼境携家将由乐沙县以如剑浦

我来寓杉江,客馆未煖席。纷然群盗起,环境暗锋镝。

束装呼仆夫,又复事远适。峨峨章源岭,峻峭初未识。

攀援仅能进,十步九倾侧。风吹雾雨冰,草木尽矛戟。

朝登暮始降,落日半天赤。儿童饥屡啼,徒御疲已极。

薄游玉华洞,庶可稍休息。东郊遽不开,蜂蚁迭吞食。

避寇如避弩,吾敢惮行役。驱车适沙阳,颇喜田野辟。

虽经兵火馀,邑屋幸如昔。旧游疑梦中,一一有遗迹。

寓轩存佛宫,脩竹自春色。峥嵘凝翠阁,尚对七峰碧。

故人皆避地,谁与道胸臆。理舟剑浦行,稍就宽旷域。

溪流正湍暴,恶子亦充斥。脱身险阻中,恊济藉众力。

吟哦杜陵诗,妙语皆中的。丧乱古今同,临风意如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带着家人逃难的经历,充满了战乱年代的艰辛和无奈。

开头说诗人刚到杉江住下,还没把床睡热乎,就听说强盗打过来了,只好收拾行李继续逃命。他们爬上了陡峭的章源岭,山路难走得要命,十步有九步都在打滑。风吹着冰冷的雨雾,连草木都像刀枪一样扎人。从早爬到晚,下山时天都烧红了。孩子饿得直哭,仆人累得半死。

好不容易找到玉华洞想休息,结果东边又打起来了,敌人像马蜂蚂蚁一样涌来。诗人说逃命就像躲箭一样,哪敢喊累啊。到了沙阳县看到田野还算完整,房子也没全毁,感觉稍微安心点。但看着以前游玩过的地方,像做梦一样不真实——竹林还在长,楼阁还对着青山,可老朋友都逃散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最后坐船去剑浦时又遇到急流和土匪,全靠大家互相帮助才脱险。诗人想起杜甫写战乱的诗,觉得古今都一样惨。整首诗就像一张逃难路线图,每个地方都记录着心惊肉跳的遭遇,但诗人用"落日半天赤"这样的画面来写恐惧,用"修竹自春色"来反衬悲伤,让逃难故事有了油画般的美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感慨——不管哪个朝代,老百姓遇到战乱都是这么苦。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