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去深山寺庙拜访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虔诚和自然之美。
开篇写诗人独自进山寻访寺庙,远离尘世喧嚣。山路转弯时,忽然看到浓雾笼罩山间,高大的树木正在落叶,而新生的红叶被秋霜染得醉红,竹林苍翠茂密。这些自然景物描写生动展现了深山秋景的静谧与绚烂。
到了寺庙,轻敲门许久才有驼背的老僧应答。院内安静得听不到脚步声,只有淡淡的檀香飘来。寺中长老德高望重却谦逊有礼,僧人们都专心修行。这里用"前三三"的典故暗示真正的修行者不追求虚名。
傍晚参加诵经仪式时,僧人庄严肃穆的诵经声如龙吟般深沉。诗人感到自己罪孽深重,虔诚礼拜。旁观僧人们修行,既敬佩又自惭形秽,体会到宗教教化人心的力量。
最后写诗人傍晚沿竹径归去,却仍留恋寺庙氛围。夜里睡觉时,白天的所见所闻仍在脑海中,仿佛继续感受着寺院的清净庄严。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深山古寺的幽静氛围和宗教的神圣庄严,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力量的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