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忆在钟陵(今江西南昌一带)游玩时的繁华景象和快乐时光。
前两句写江景:宽阔的江面守护着两岸十万户人家,秋天江水平静得像新磨的镜子。这里用"镜新磨"的比喻,生动表现出江面平静清澈的样子。
中间四句写热闹场景:城头傍晚的鼓声像雷鸣般响亮,桥上游客欢声笑语。夕阳把千里江面染成金色,午夜明月当空时,楼上传来悠扬歌声。诗人通过"鼓声如雷"和"游人笑语"的对比,既写出城市的喧嚣,又表现生活的欢乐。
最后两句是回忆:当年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游玩,喝醉后和朋友在龙沙(南昌名胜)挑选蜀地来的丝绸。这里用"秾桃"(盛开的桃花)和"蜀罗"(名贵丝绸)两个细节,既点明时间是春天,又暗示当时生活的富足惬意。
全诗用明快的笔调,通过江景、城市、歌声、桃花等意象,串联起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深切怀念。诗中"镜新磨""雷霆""千里色"等夸张比喻,既生动又充满想象力,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钟陵的繁华美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