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阙
策名存紫府,佐世值昌辰。
德懋膺宸眷,才雄处要津。
文辞追贾马,宾望并荀陈。
共贵丰年玉,咸推席上珍。
荐延言有味,发摘政如神。
既畏西门猛,兼怀郑产仁。
化民几变鲁,群盗遂奔秦。
峻节推邦直,高风耸佞人。
立身惟耿耿,谗口遂狺狺。
一出修门道,重尝未下莼。
岂同游泽畔,讵类卧漳滨。
逸兴倾醇酎,清谈岸角巾。
处屯常若泰,在屈每如伸。
忽下泥金诏,初回雨露春。
巾车趋象阙,鸣玉觐枫宸。
江汉终归海,风花复坠茵。
途长知騄骥,霜后识松筠。
道合明良旧,恩濡宠数新。
调元归大鼐,燮理属洪钧。
贱子独何者,龙门亦有宾。
承颜常数数,惠训每谆谆。
屡赏王濛语,宁遗赵壹贫。
数言真可诵,一语足书绅。
他日承题品,今朝冀选抡。
知归如有地,拜赐遂无垠。
菅蒯虽何用,驽骀尚可驯。
傥能收散诞,幸免屡逡巡。
怅别瞻行旆,衔恩睇后尘。
祝公闻政日,著意念穷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为送别一位赴京任职的朋友所作,全诗用典丰富,情感真挚,既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品德,也表达了对朋友仕途的期许和依依惜别之情。
首先,诗人用“宗庙玙璠器,皇家柱石臣”开篇,将朋友比作宗庙里的美玉和朝廷的栋梁之才,直接点明朋友的才能和地位。接着,诗人用一系列典故和比喻,进一步赞美朋友的品德和才能。比如“文辞追贾马”,是说朋友的文采堪比汉代著名文学家贾谊和司马相如;“宾望并荀陈”,是说朋友的声望和品德堪比战国时期的名士荀子和陈仲子。
然后,诗人用“共贵丰年玉,咸推席上珍”来形容朋友在朝中的地位,就像丰收之年的美玉和宴席上的珍馐,备受推崇。而“荐延言有味,发摘政如神”则是赞美朋友在政事上的才能,他的言论有深意,处理政务如神助。
接下来,诗人用“既畏西门猛,兼怀郑产仁”来强调朋友既有威严,又有仁爱之心。西门豹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清官,以严厉著称;郑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仁爱著称。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朋友兼具威严和仁爱,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官。
在赞美完朋友的品德和才能后,诗人开始表达对朋友仕途的期许。“化民几变鲁,群盗遂奔秦”是说朋友治理地方,教化百姓,使得社会风气好转,盗贼逃窜。这是对朋友政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仕途的期许。
随后,诗人用“峻节推邦直,高风耸佞人”来赞美朋友的高尚节操和正直品格,他的风范足以让奸佞小人畏惧。而“立身惟耿耿,谗口遂狺狺”则是对朋友遭遇谗言的同情和愤慨,但同时也坚信朋友的清白和正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表达惜别之情。“一出修门道,重尝未下莼”是说朋友即将离开,诗人将再次品尝不到朋友家乡的美味莼菜,暗含不舍之情。而“岂同游泽畔,讵类卧漳滨”则是说朋友的离开不同于屈原被放逐或嵇康隐居,而是去京城任职,前途光明。
接着,诗人用“逸兴倾醇酎,清谈岸角巾”来回忆与朋友一起饮酒畅谈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过往友情的珍惜。而“处屯常若泰,在屈每如伸”则是赞美朋友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最后,诗人用“忽下泥金诏,初回雨露春”来形容朋友接到朝廷的诏书,如同春雨滋润万物,预示着朋友仕途的光明前景。而“巾车趋象阙,鸣玉觐枫宸”则是描绘朋友乘车进京,身着华服觐见皇帝的场景,充满荣耀和期待。
诗的结尾,诗人再次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许。“江汉终归海,风花复坠茵”是说朋友终将像江汉归海一样,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途长知騄骥,霜后识松筠”则是说路途遥远才能识别良马,霜雪之后才能看出松竹的坚韧,暗喻朋友经得起考验,终将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贴切,既赞美了朋友的品德才能,又表达了对朋友仕途的期许和依依惜别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