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山二十咏(并序) 天泉池

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
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处人工开凿的天泉池,展现了创作者对于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思考。

首句“鱼鳞息枯池”,描述了鱼儿在干涸的池塘中暂时得到了休息,这里的“鱼鳞”并不是真的指鱼鳞,而是比喻鱼儿在水中游动时留下的波纹。这处枯池被重新开凿,意味着生命力的复苏和希望的重燃。

接着,“广之使涵泳”,说明人们扩大了水池面积,让水有了更多的流动空间。这里的“涵泳”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水的流动,二是借用成语“涵泳书卷”,指的是人们在书卷中沉醉于阅读,这里比喻人们徜徉于自然美的享受中。

后两句“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描述了经过疏浚和开凿后,池水更加清澈,让人仿佛看到了明亮的镜子。这里的“蒙泉”指的是清澈的泉水。“澄明”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明镜”则是在说水面上的倒影清晰如镜。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人通过改造自然(疏凿),得以享受到更加美好的自然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水池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通过人工改造提升自然环境的美好心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