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迳松筠生事贫。
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退休官员(赵阅道)在衢州濯缨亭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

首联"挂冠缨上已无尘"用摘下官帽的细节,表明主人公已卸下官职,远离官场纷扰。"犹爱溪光碧照人"则表现他依然享受自然美景,溪水的碧绿映照出他平静的内心。

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心境:"黄石"暗指张良遇黄石公的故事,暗示主人公虽退休仍保持智者风范;"白鸥"象征隐逸生活,说明他已彻底放下世俗杂念。

颈联通过对比手法:前句写他任官时散尽钱财帮助百姓("囊金尽"显其清廉),后句写现在隐居生活清贫却高雅("松筠"象征坚贞品格)。这种反差突出了他的人品。

尾联是美好展望:想象未来本地编修地方志时("县图"即地方志),他的事迹会被载入史册("丹青添入")。这既是对自己人生的肯定,也暗含对后人的期许。

全诗通过退休生活的几个片段,塑造了一位清廉自守、热爱自然的地方官员形象。诗中"溪光"、"白鸥"、"松筠"等自然意象的运用,与主人公淡泊明志的性格相得益彰,传递出"功成身退,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