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探讨了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反差,充满禅意和幽默感。
上半部分通过两个对比场景展开: 1. 修行人寒山子在结夏安居(僧人雨季闭关修行)十天后,表现得像个落魄诗人——吟诗跑调,用竹筒装剩饭,完全不像严肃的修行者。 2. 水牯牛(象征本性自然的存在)十天后依然我行我素——专挑荒草吃,不走平坦路,保持野性。
后半段笔锋一转: - "精神陡顿,头角峥嵘"突然描写出蓄力待发的状态,像即将顶角的牛。 - 最后两句最妙:表面说"不如把牛埋了",实际是放下执着的隐喻。当不再刻意追求时,反而能看见"千峰云静月华明"的澄明境界。
全诗用牛和修行者的对比告诉我们: 真正的修行不是刻意装模作样,而是像野牛般保持本真。放下刻意为之的心态,才能见到内心的明月清风。语言看似在写日常琐事,实则处处暗藏禅机。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