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孝廉(朝章)北上,何故门下士,且尝佐予军,今亦回籍于潮,感昔勉今,辄有斯作 其一

十万雄师散岛中,天南归棹喜君同。
斩蛟未得愁看剑,射狗欣闻梦引弓。
故部凄凉沧海碧,上林消息杏花红。
钤韬便是治安策,终为君王略远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一位叫何朝章的晚辈(曾是他的学生和部下)北上时写的,字里行间既有对往事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前两句回忆当年并肩作战的岁月:曾经十万大军驻扎海岛,如今能和你同船南归真是欣慰。这里"雄师散岛中"暗指当年抗清武装的解散,用"喜君同"表达乱世重逢的珍贵。

中间四句情感复杂: - "斩蛟未得愁看剑":像没能斩杀恶蛟的勇士一样,看着宝剑发愁,暗喻抗清事业未成; - "射狗欣闻梦引弓":却欣喜听说你梦中还在拉弓射敌(狗指清军),赞许对方志气未灭; - "故部凄凉沧海碧":当年部队已零落,只剩碧海苍茫; - "上林消息杏花红":但听说北方(上林苑代指京城)杏花正红,暗含对朝廷动向的关注。

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 - "钤韬便是治安策":你学的兵法(钤韬)就是治国良方; - "终为君王略远东":总有一天能为君王收复东北失地。这里"远东"指被清军占领的东北地区,表达了深切的复国愿望。

全诗像一封老兵写给战友的寄语:既有"我们当年没打赢"的遗憾,又有"我看好你将来能赢"的鼓励。用蛟龙、弓箭、杏花等意象,把沉重的家国情怀写得既含蓄又有力量,展现了乱世文人特有的坚韧与浪漫。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