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文正慈恩游诗卷后即次原韵

池边老凤肯回头(游在正德甲戌公已致仕),树里惊乌感昔游。
刘谢并时同国论,李何别派异诗流。
苍茫野水图犹在,散落遗文集未收(慈恩游诗五篇怀麓堂集不载)。
今日更凭谁指似,三间矮屋一重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文正(李东阳)《慈恩游诗卷》的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用"池边老凤"比喻退休的李东阳,说他像一只年迈的凤凰,已经不愿回顾往事;"树里惊乌"则暗指作者自己,像一只受惊的乌鸦,看到旧景不禁想起从前。这里用两种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中间四句提到当时文坛的几位大家:刘健、谢迁在政坛齐名,李梦阳、何景明开创了不同诗派。接着说李东阳当年游慈恩寺时画的野水图还在,但他的五首游诗却没被收入文集。这里通过具体事例,既展现了那个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又暗含对文献散佚的遗憾。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如今还有谁能像李东阳那样指点江山呢?眼前只剩下三间矮屋和一座孤楼。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矮屋代表当下文坛的寂寥,孤楼则像李东阳这样的大师已成绝响。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构建了两个时空:热闹的过去与冷清的现在。通过具体意象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文化盛世落幕后的苍凉,以及作者对前辈风范的追慕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无奈,和"世上已无这般人"的怅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