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郊行

二月春寒未减衣,媆晴天气日熹微。
桃花落尽水初涨,燕子来时笋正肥。
林外酒人浮白去,莎边游女踏青归。
却嫌输与东京路,尚欠郊原綵索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郊外踏青的生动画面,读起来像一幅动态的田园风景画。

开头两句写初春天气变化:二月还有寒意,人们没敢减衣服,但偶尔放晴时阳光已变得温柔。这里用"媆晴"(软和的晴天)和"熹微"(微弱的阳光)两个词,把春天阳光的温柔质感写得特别传神。

中间四句用四组春天标志性景物组成连环画:桃花凋谢时溪水开始上涨,燕子归来时竹笋正肥嫩;树林边有醉汉晃着酒杯走过,草地上踏青的姑娘们结伴回家。诗人把"桃花落"和"水涨"、"燕子来"和"笋肥"这些自然变化联系起来,又把人的活动(喝酒、踏青)融入风景,整个画面就活起来了。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觉得眼前景色虽然美,但比不上东京(开封)清明节的热闹,那里该有彩绳秋千在郊野飞舞呢!这种比较不是真的嫌弃,反而透露出对热闹春日的怀念和期待,给全诗添了份俏皮的遗憾。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减衣""浮白(喝酒)""綵索(秋千)"等生活细节让古诗接地气;二是"桃花落尽"与"水初涨"这类因果搭配,写出春天万物相连的生机;三是结尾的转折,让静态风景突然有了人情味,读到最后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