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扬帆出行的生动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扬帆入白云"用简单的画面感带我们进入场景:船帆高扬,仿佛要驶入云中,水面被船划出长长的波纹。这里既有远行的壮阔,也暗含对未知的向往。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旅途的丰富性:潮水新旧交替,天色阴晴不定,太阳还未西沉。野生的芙蓉花自由生长,温顺的麋鹿已经习惯与人相处。这些意象都在说:旅途虽然充满变数,但也能遇见美好。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坦言远行并非本愿,但点出人生真谛:勤劳奋斗才最可贵。就像被迫出航的水手,虽然不想离开舒适区,但正是这种历练让生命更有价值。
全诗妙在将日常航行升华为人生寓言,用"扬帆"比喻人生征程,用自然景物暗示际遇起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坦然接受生活挑战的态度——即使不情愿,也要在风雨中保持前行的勇气。这种积极面对逆境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力量。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