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苏轼在徐州的经历,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人生际遇的变迁。
开头两句写苏轼在徐州任职时心系国家,写下忧国奏疏,这份赤诚之心百年后依然令人感动。"青山"两句用对比手法:黄楼是苏轼在徐州建的楼,至今犹在;而赤壁是苏轼另一处重要人生地标,但白鹤(象征苏轼)却不知何时能归来,暗含物是人非之感。
中间两句写苏轼人生的两大遗憾:西边的峨眉山(象征家乡)再也回不去了,东归海道的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概括了苏轼被贬漂泊、有家难回的境遇。
最后两句营造落寞氛围:当年月下吹笛的潇洒苏轼已无处寻觅,只剩夕阳下柳树乌鸦的萧瑟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苏轼的追念,也暗含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以苏轼在徐州的事迹为切入点,用黄楼、赤壁等典型意象串联起他的人生轨迹,在时空转换中展现了一位伟大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起伏。语言凝练但情感深沉,景物描写中暗含强烈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