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田

老去红灰酒瓮前,向来青草瘴江边。
卜居自为溪山好,不是区区为买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晚年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勾勒人生轨迹:"老去红灰酒瓮前"写现在——人老了,守着温酒的火炉过日子;"向来青草瘴江边"忆往昔——曾经在南方瘴气弥漫的江边生活。两个画面一暖一冷,暗示人生阶段的转变。

后两句道破选择隐居的真意:选择住在这里(卜居)纯粹是因为喜欢溪山美景,根本不是为了置办田产。"区区"这个词带着不屑的语气,强调他对物质财富的轻视。最妙的是"买田"这个典故,当时官员置田是普遍做法,苏轼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不是为买田"表明自己超脱世俗的价值追求。

全诗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用酒炉、青草、溪山这些日常景物,把"看透名利、回归本真"的哲理说得亲切明白。最后那句带着幽默的反驳,尤其能让人感受到苏轼率真可爱的性格。这种将深刻思想融入生活细节的写法,正是苏轼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