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仲默游关中六首 其四

登高望咸都,送子过易水。
朔风何萧萧,黄鹄逝未已。
肴函列百牢,泾渭亘千里。
西当太白窟,代有隐君子。
长孺用高义,壶遂且远举。
古道存遗编,眷尔托经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何仲默去关中的路上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关中历史文化的感慨。

前四句写送别场景:作者登高远望咸阳(秦朝都城),目送朋友渡过易水(战国时燕国地名,荆轲刺秦出发地)。北风呼啸,黄鹄(象征远行的友人)飞向远方。这里用易水和黄鹄的典故,暗示朋友此行的壮怀激烈。

中间四句描写关中地理:肴山、函谷关摆满祭祀的牛羊(百牢),泾河渭河绵延千里。西边是太白山(秦岭主峰)的洞窟,历代都有隐士居住。通过地理描写展现关中地区的历史厚重感。

最后四句用历史人物表达期许:提到西汉名臣汲黯(字长孺)坚守道义,天文学家壶遂(汉武帝时人)成就功名。说古道精神都保存在典籍中,希望朋友能继承这种精神,开创自己的事业。这里用两位历史人物激励友人,也暗含对朋友才华的肯定。

全诗通过地理意象和历史典故,把送别之情升华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既表达了"海内存知己"的友情,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古今交融的意境——北风中的送别场景,与千年前的易水壮歌、汉代名臣故事交织在一起,让普通的送别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