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几个简单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干扰与混乱"的深刻道理。
前两句"木叩覆钟,缶夺其韵":
就像用木棍敲打倒扣的钟,或者用瓦罐盖住正在发声的钟,原本清亮的钟声就会变得沉闷走样。这里比喻外界不当的干扰会破坏事物原本美好的状态。
后两句"琴弦不和,徒乱人性":
就像没调好音的琴弦,弹出的音乐不仅不动听,反而会扰乱人的心神。这说明当事物内部不协调时,不仅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全诗的精髓在于: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声响现象,揭示了一个普遍真理——无论是外界强加的干扰(如木叩覆钟),还是内在的失调(如琴弦不和),都会破坏和谐,造成混乱。诗人用这些生动的比喻提醒我们:要警惕破坏和谐的因素,保持内外协调。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