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谢文节公祠

山河犹是寓楼非,香火神灯拜锦帷。
片石世传桥肆砚,故山秋尽首阳薇。
鹃号燕市无归日,雁下钱塘有落晖。
丞相英灵在何处,应招朱鸟作双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南宋忠臣谢枋得的深切怀念,同时暗含亡国之痛。

前两句写祠堂现状:山河依旧,但当年谢枋得住过的寓所已不复存在,只有香火和神灯供奉着他的画像。"寓楼非"三字暗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中间四句用典故和意象展现谢枋得的气节:用"桥肆砚"典故(谢枋得曾卖砚为生)表现他的清贫;"首阳薇"借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比喻他宁死不屈;"鹃号燕市"用杜鹃啼血的意象,暗指他在元大都绝食殉国的悲壮;"雁下钱塘"则暗指南宋灭亡的凄凉。

最后两句将谢枋得与文天祥(丞相)并提,想象两位忠烈的英魂化作朱鸟(象征忠魂的红色鸟)比翼双飞,既是对忠臣的礼赞,也暗含对他们未能挽救国家的遗憾。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典故运用和意象组合,将个人缅怀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