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叫俞文学的隐士朋友,字里行间既有对朋友品格的赞美,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说朋友虽然决定归隐,但还没真正离开时,当权者还一再挽留他,说明这位朋友很有才能,连官方都舍不得放他走。"桃李"两句用比喻手法:桃李树(象征学生)默默接受了他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而他已准备好菱叶荷花编织的隐士衣裳,暗示朋友教书育人多年,如今要开启新生活。
中间两句直接夸赞:三年来朋友用自身行动教化百姓("和士"可能指调解民间纠纷),将来人们只会用口头传颂来纪念他的功德。这里强调朋友不图虚名,用实干赢得尊重。
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路过庐山(著名景点)时别留恋,因为你衣袖里装着更壮丽的天目山风景呢!这是用对比手法,说真正的隐士不慕世俗盛名,心中自有更高远的追求。天目山崔巍(高大)的意象,暗喻朋友品格崇高。
全诗通过具体意象(桃李、芰荷衣、庐山天目山)展现了一位淡泊名利、注重实干的隐士形象,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把送别场景写得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