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

晨风一嘘吸,吹落羲和车。
细雨海上来,蒙蒙弥空虚。
骄阳不驭世,冥色惨不舒。
寒暄各异恨,晴晦丙弗愉。
百年苦劳役,汲汲胡为平。
达人识此意,裂冕轻毁誉。
阳春玩小儿,入眼等空无。
小草檐闲碧,青山门外癯。
读书破万卷,只以益懦愚。
徒步历州郡,穷途泣海隅。
拿空窥五岳,破碎混中区。
忽然生八翼,轻身浮天衢。
初见海如勺,熟视益模糊。
撮土载万类,旦夕相诛锄。
强弱不可尽,星火何稀疏。
微尘点点外,幽暗不可居。
归来观五蕴,微命系囚俘。
贪痴杂粪秽,妄葆千金躯。
仙释同日死,儒墨徒区区。
佳人进美酒,痛饮莫踟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现实苦闷到精神超脱的奇幻旅程,充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至"汲汲胡为平")用自然景象隐喻现实困境:晨风吹落太阳车(时间失控)、细雨弥漫天空(压抑感)、太阳失去威严(社会失序),展现了一个阴阳失调、令人窒息的世界。诗人感叹人生百年像苦役,不知为何忙碌。

第二部分("达人识此意"至"穷途泣海隅")通过对比表达两种人生态度:智者看破名利(裂冠冕轻毁誉),而普通人沉迷表象(孩童玩阳春)。小草屋檐、门外青山这些寻常景物,反衬读书万卷却更愚钝、走遍州县却困顿海边的荒诞现实。

第三部分("拿空窥五岳"至"幽暗不可居")转入奇幻飞行:突然长出翅膀翱翔天际,从高空俯瞰地球——海洋像汤勺、土地载万物却充满杀戮,强弱争斗不休,宇宙中星辰稀疏如火星,更远处只有不可居住的黑暗。这种宇宙视角凸显人类渺小。

第四部分(最后十句)回归现实困境:生命如囚徒,肉体是粪秽包裹的躯壳,仙佛儒墨各家学说都无力解救。最终以"佳人美酒"作结,暗示在虚无中把握当下之乐。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超现实意象(吹落太阳、生出翅膀)表达对现实的失望 2. 层层递进的视角转换:屋檐→青山→州县→五岳→地球→宇宙 3. 深刻的生命悖论:读书使人愚钝,远行带来困顿,飞翔却见杀戮 4. 结尾的突然转折,从哲学思考坠入及时行乐,体现古代文人的典型矛盾心理

诗人用奇幻旅程揭示:当看透世界的混乱与生命的荒诞后,或许唯有当下真实的美酒佳人值得珍惜。这种从苦闷到超脱再到释然的心路历程,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