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朋友范百禄去谏院任职时写的,核心思想是鼓励朋友做一个正直有为的谏官。
前四句讲谏官的工作准则:圣贤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就像杜牧(樊川)在谏书中写的那样,关键在于帮助君王成就德政大业,而不是为了博取耿直的名声去刻意表现。这里用"沽直"(像卖东西一样兜售自己的正直)这个生动比喻,批评了那些为了名声而谏言的浮夸作风。
中间两句是私人化的鼓励:你平生怀抱忠义之心,现在正是施展治国才能的好机会。"经纶"原指整理丝线,这里比喻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
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期待:古人最看重气节道义(指范百禄有这样的品质),你这次上任就像古人弹冠相庆一样,一定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就事业。"弹冠"暗用"弹冠相庆"的典故,暗示范百禄此去会遇见同样正直的同僚。
全诗既有对谏官职业的深刻理解(要务实不要图虚名),又包含对朋友品德的肯定,最后落脚到对其仕途的祝福,层层递进,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既重操守又求实效的政治理想。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