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时节农民的困境和诗人的心境,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
前两句"农郊阡陌起黄尘,望断天涯绝点云"用白描手法展现旱情:农田小路上尘土飞扬,农民望穿天际也找不到一丝云彩。这两句就像电影镜头,先拍干裂的土地扬起沙尘,再拉远镜头展现万里无云的天空,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干旱的严重。
后两句"疏懒无情讼风伯,幽窗时读退之文"转入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说自己懒得去责骂管风的仙人(风伯),反而在幽静的窗前读韩愈(字退之)的文章。这里用"疏懒无情"的反语,实际表达了对天灾的无奈;而选择读书,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暗示文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
全诗巧妙地将外部灾情与内心活动结合,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望断天涯"的焦急和"幽窗读书"的平静形成反差,让读者更能体会旱灾中人们的复杂心情。诗人没有说教,只是用简洁的画面和克制的表达,就传递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然的敬畏。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