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①(发表于1924年)

五溪天下险,丛桃何便娟。
欣然裹粮至,所求乔与佺。
涉水苦湍碛,登陆迷畦阡。
役夫殊健饭,三升犹枵然。
解縢下吏舍,诸偷方阗阗。
长官日倦卧,黄金勒膺前。
昨者起军府,罢癃不盈千。
清浪虏已逼,山寇复揉挻。
流黄一煎饵,蝉蜕随飞烟。
群仙获兵解,洞府为填咽。
桃根斫斧尽,桃叶从风迁。
已矣下濑去,清沅莽无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现实暴力下的破灭,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苦难与无奈。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怀着美好憧憬去寻找桃花源:五溪地势险峻,但桃花开得绚烂,诗人带着干粮去寻找传说中的仙人(乔与佺)。渡河时被急流所困,上岸后又迷失在田间小路,随行的差役食量惊人(三升饭还吃不饱),这些细节暗示寻访之路并不顺利。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揭露残酷现实:官府里盗贼横行,官员只顾躺着享乐(黄金腰带挂在胸前)。军队老弱病残不足千人,外敌(清浪虏)和内乱(山寇)同时逼近。战火就像煮沸的汤药,让桃源仙境像蝉蜕般消散——仙人被战乱"超度",洞府挤满逃难者。桃树被砍光,桃叶随风飘零,诗人只能顺流而下,面对茫茫沅江,理想彻底破灭。

全诗用"桃花源"的破灭象征战乱对美好生活的摧毁。通过寻访仙境与遭遇战乱的强烈对比,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诗中"长官躺平""差役能吃"等生动描写,让读者看到乱世中官僚的腐败和百姓的艰辛。最后桃树被砍、落叶飘零的意象,暗示连最后的精神净土都被现实碾碎,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