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宫女子在寒冬长夜中的孤寂与期盼。
开篇"悄悄深宫不见人"就营造出冷清压抑的氛围,偌大的宫殿空荡荡的,只有门口的石麒麟作伴。"芙蓉帐冷"和"翡翠帘垂"两个细节,通过华丽的寝具与现实的寒冷形成反差,突显主人公的凄凉处境。
"天远难通青鸟信"借用神话中传信的青鸟,暗示与外界音讯断绝;"瓦寒欲动白龙鳞"用龙鳞比喻结霜的屋瓦,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这两句把孤独感延伸到整个天地之间。
结尾最有意思:夜深人静时,她突然担心皇帝的羊车(代指君王临幸)会来,赶紧点灯查看雪地上的车辙。这个动作既展现了她对君王的期待,又透露出这份期待可能落空的忐忑,把深宫女子患得患失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诗用"冷"字贯穿始终,从帐冷、瓦寒到雪尘,层层递进地渲染寒意,而这寒意既是真实的冬夜温度,更是人物内心的孤寂写照。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深宫生活的寂寞与无奈。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