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徵明计偕御试
恭人当远别,思念畏寅送。
讵惟离群怅,吴邦去光重(叶)。
奇珍不横道,遄为宗庙用(叶)。
君其保气体,讯问慰寤梦。
鄙夫谁向扣,日益守空空(叶)。
时来玩鹓雏,頫仰见翔凤。
怠赋李陵诗,愿为王褒颂。
讵惟离群怅,吴邦去光重(叶)。
奇珍不横道,遄为宗庙用(叶)。
君其保气体,讯问慰寤梦。
鄙夫谁向扣,日益守空空(叶)。
时来玩鹓雏,頫仰见翔凤。
怠赋李陵诗,愿为王褒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徵明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开篇直接表达送别好友时的矛盾心理:既为对方即将远行感到不舍("思念畏寅送"),又为好友能参加重要考试而高兴。用"奇珍不横道"比喻好友这样的人才终将得到朝廷重用,就像珍贵的宝物不会被埋没在路边一样。
2. 温暖的叮嘱 诗中像老友聊天般嘱咐对方保重身体("君其保气体"),希望以后能互通书信("讯问慰寤梦")。同时谦虚地说自己学识浅薄("鄙夫谁向扣"),反衬出对好友才华的肯定。
3. 美好的期许 最后用凤凰高飞("鹓雏""翔凤")来预祝好友考试成功,表明自己不写伤感离别诗("怠赋李陵诗"),而要像王褒写《圣主得贤臣颂》那样,写文章赞美好友将来功成名就。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深厚,既有"路上小心"式的日常关怀,又有"你一定能成功"的真诚鼓励,展现了古人朋友之间既亲密又互相勉励的珍贵情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任——相信好友的才华终将闪光。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